什么是改进型的水力循环澄清池?
改进型水力循环澄清池中的水力旋流絮凝系统,把推流、旋流、回流三种流态有机地结合在一个构筑物内,产生了特有的水力搅拌效果。
(1)改变水力提升器构造形式,采用较小的喷嘴流速和回流比。改进型池子的水力提升,是通过两个水平相对安装与混合筒成切线连接喷嘴所产生的螺旋运动造成的压差,来形成泥渣回流。这与标准型池子利用竖向安装水射器所形成的高速射流,把活性泥渣吸入絮凝室在池内循环的机理不同。由于采用旋流喷嘴流速较小(3m/s),能耗大大减少,见下表。
两种提升方式能耗比较
池型
|
进水量/(m3/h)
|
喷嘴流速/(m/s)
|
水头损失/m
|
回流比n/倍
|
标准型
改进型
|
267
1313
|
9.5
3
|
4.84
0.70
|
4.14
2
|
(2)扩大絮凝室容积,增加絮凝时间。分析标准型水力循环澄清池第一、二絮凝室容积与分离区容积的比,一般为1.5:8.5
而机械搅拌澄清池其容积比为3:7,即水力循环澄清的絮凝时间远小于机械搅拌澄清池,因此,药耗一般偏高。为了减少药耗,适
当增加絮凝室以提高絮凝效果是必要的。为此,改进型水力循环澄清池第一、二絮凝室容积与分离室容积的比,增为4.17:10.15,与机械搅拌澄清池的两者容积比3:7相接近,总絮凝时间由标准型的100~140s增到270s,增加了一倍多。
(3)在导流筒下端增设反裙板。在各地技术改造中,早有增设各种形式裙板的做法。如重庆机床厂等均在第二絮凝室出口处,加设一圈宽0.5~0.6m、向内倾斜40°的反裙板,既起导流作用,又增加絮凝时间;梧州富民水厂的导流筒由2.2m加长至4.05m(下段1.05m为倾斜20°的导流伞形板),运转效果也有明显改善。
改进型水力循环澄清池增设的反裙板,其共同点,都是为了增加絮凝时间,改善絮凝效果。而它的特点,不是盲目加长导流筒长度,而是在保证工艺要求的前提下,研究确定二絮凝室高度和反裙板长度,而且裙板是向池中心倾斜,以充分利用底部空间,改善絮凝条件;延长水流路线,以增加水流与锥底活性泥渣的接触时间,为泥渣分离创造条件;也由于这些作用的存在,还为减少分离区高度提供了条件。
(4)取消喉管与喷嘴的调节装置和伞形罩,使构造更为简单。与改进前比较,提高了池子利用率,改善了絮凝条件。旋流喷嘴与絮凝筒直接连接,活性泥渣回流量控制问题正在探索之中,但有点可以肯定:当进水压力、喷嘴流速为定值时,絮凝筒直径直接影响着泥渣回流量。絮凝筒大,回流泥渣增加;反之,则回流泥渣量减少。
四川浦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图纸、标准库提供各类污水、废水、废液、污泥、废气等行业技术图纸、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