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86665368DTRO设备膜组件·渗滤液处理·假一赔十
水处理药剂
环保技术

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技术 > 技术问答 > 【水的净化】如何进行水力循环澄清池的操作控制?

【水的净化】如何进行水力循环澄清池的操作控制?

2019-06-26来源:四川浦清
如何进行水力循环澄清池的操作控制?
     水力循环澄清池的操作控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投药适当,及时调节;二是排泥及时。具体的操作控制如下。
    (1)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①水力循环澄清池竣工,具备开车条件之后,清扫池子;
    ②检查设备各部,包括土建、水射器及其调节系统等;
    ③做好池子的沉降试验;
    ④调整好喷嘴与喉管间的距离,一般先调至二倍喷嘴直径;
    ⑤配好药剂浓度(先经初步试验确定合适的加药量),并备适量黏土,作开车准备。
    (2)开车操作控制
    ①开进水阀,先调整好进水量约等于设计处理水量的三分之二左右;
    ②投加混凝剂。开车初期要适当增加药量,一般约为正常投药量的2倍左右。如果泥渣难以形成,还可适当加点黏土或泥浆于水中;
    ③当出水时,如水质不合格可先行排放,并调整加药量,以达到最佳控制数据;
    ④观察泥渣回流情况,调整好喷嘴与喉管的间距;
    ⑤泥渣层形成之后(一般约3h),此时调节进水量至设计值;
    ⑥排泥操作要及时。定时巡回检查,如发现泥渣层上升,即行排泥;
    ⑦每两小时分析第一反应室出口处的5min沉降比(即将泥渣水样放在100mL的量筒内,静置5min,泥渣下降,其体积占水样体积的分数,就是沉降比),控制沉降比在10%~15%,超过时需排泥;
    ⑧开车期间水量要求稳定,如果要增加水处理量,应在半小时前,适当多加混凝剂;并排除部分泥渣以降低泥渣层的高度,然后逐步增加进水量;
    ⑨如中途停止运行达24h,池底泥渣会处于压实状态,并会失去活性。因此,重新开车运行时,应先排除池底少量泥渣,然后加大进水量和加药量,使池底泥渣松动,并具有吸附活性,再调整进水量为正常水量的三分之二,待出水水质稳定后,再适当调整进
水量和加药量至正常状况。
  (3)运行中特殊情况的操作处理
特殊情况
引起的可能原因
操作处理方法
清水区内大颗粒矾花普遍上浮,但水色仍透明
投药过量
适当减少加药量,加强排泥操作
清水区内有细小矾花上浮,出水变浑,第二反应室矾花亦细小,第一反应室泥渣层浓度越来越低
投药量不足
增加药剂量
反应室泥渣浓度过高,沉降比超过20%;泥渣浓缩斗排泥浓度高,沉降比超过80%;清水区泥渣层逐渐升高,出水水质差
排泥不及时,排泥量不够大
及时排泥,缩短排泥周期,延长排泥时间
清水区矾花大量上浮,甚至出现翻池情况,水质变坏
①由于池内泥渣回流不畅
②积泥日久发酵,放出气泡等现象
③进水温度比池内水温高1℃以上;或池面受强烈阳光偏照,造成池水对流
④进水量过大,上升流速过高
 ⑤加药中断,或排泥不及时
检查进水量,加药量及排泥情况,及时调节至适量。进水管道要覆土,以免阳光照射,水温升高
   四川浦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图纸、标准库提供各类污水、废水、废液、污泥、废气等行业技术图纸、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下载。

相关信息
24諮詢留言  
企业认证微信公众号pqwater98
咨询价格,索取方案...
  • 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破坏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只有坚持走绿色生态 清洁能源综合利用道路才能实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这是我们每个执政政府无法回 避的责任和义务,是我们每个执政领导基本的政治觉悟!  -宣2003
    图文未经授权不可用于其它商业用途,法律解释成都迪泰律师事务所。
    四川浦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Sichuan Puq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公司地址
    :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五里墩路1号天奥大厦5楼(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电子十所)
    office  :绵阳市涪城区绵州大道199号/万达CBD广场D座   factory:绵阳市经开区文武路/三江光机电工业园
    物资部(采购): QQ2  602205811     人事部(招聘): QQ2  625257591  市场部(咨询电话):13086665368  18980028886 
    董事长邮箱:ssbq88@gmail.com    总经理邮箱:ssbq8889@gmail.com   
    公司禁止员工收受不正当财物,欢迎监督!投诉/举报热线:13568962001 
    本站部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和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合作!

    CopyRight (c) 2002~2020 蜀ICP备06004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