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离子交换过程的分层吸附原理?
天然水中不会只含单纯一种阳离子,通常都含有多种阳离子。为了说明问题,以含有Fe
3+,Ca
2+和Na
+的水通过刚再生好的H
型离子交换树脂为例:
进水的初期,由于交换树脂是H型,故水中各种阻离子都与树脂上的H
+相交换。但因各种阳离子选择性的不同,交换树脂吸
附的离子在树脂层中有分层现象。即依据离子被树脂吸附能力的大小,自上而下依次被吸附的顺序为
Fe3+、Ca2+、Na+。
当交换床不断进水时,由于Fe
3+比Ca
2+和Na
+更易被吸附于是进水中的Fe
3+可与已吸附了Ca
2+的树脂层进行交换,Ca
2+被
Fe3+置换下来,使吸附
Fe3+的交换层不断扩大;而被置换下来的
Ca2+会连同进水中的
Ca2+一起,又进人已吸附了Na
+的树脂层,
将Na“置换下来,使吸附Ca2+的交换层不断扩大和下移。
同理,吸附Na
+的交换层也会不断扩大和下移。
在吸附Na
+的树脂层下面,有一层树脂层是Na
+和H型树脂进行交换的区域,可以把它看做是“工作层”。所以当此层移动到
交换床树脂层下沿时,若再运行,则进水中交换能力较小的Na
+就会首先出现在水中。
所以当含有Fe、Ca3+、Na+的水自上而下地通过H型交换
树脂时,它们在树脂层中的分布规律大体如下:
(1)被吸附离子在树脂层中的分布,是按其被交换树脂吸附能力的大小,自上而下依次分布、最上部是吸附能力最大的离子,最下部是吸附能力最小的离子。依据以上原理,交换后的树脂层中的离子,按自上而下的顺序排列Fe
3+、Ca
2+、Mg
2+、Na
+和H
+。
(2)各种离子被吸附能力的差异越大,则它们在树脂层中的分布就越明显(例如对化合价不同的离子)。
(3)对于交换能力差异较小的不同离子(例如化合价相同的离子),在树脂层中的分布差异并不明显,仅在同一树脂层上,表现
出上、下部吸附离子含量的比例的不同。
四川浦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图纸、标准库提供各类污水、废水、废液、污泥、废气等行业工艺图纸、设备图纸、系统工程图纸清晰版源文件下载。